四川省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卫生清洁消毒指南

日期:2020-02-11 返回

四川省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卫生清洁消毒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幼儿园、托幼机构、中小学、中职学校、普通高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等。

一、个人卫生

(一)教职员工、学生及幼儿要做好健康监护。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间,室内会议室、教室内人员密集空间建议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若使用复用口罩,应勤洗勤换。有咳嗽症状的人员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三)鼓励学生、幼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四)在咳嗽、打喷嚏、摸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接触宠物后应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以“七步洗手法”洗手。必要时也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揉双手。

(五)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每日清洗,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接触食物时应戴口罩和帽子。

二、环境清洁卫生

(一)校区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二)每天应及时清除校园内落叶、积水、污水、污物等,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

(三)室内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宿舍等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教室应于每节课课间休息期间开窗开门通风换气,每次10-30分钟。

(四)通风条件不良的教学、会议场所尽量减少人员进出,应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具体操作见以下消毒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五)疫情期间,应加强校园各类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室内体育馆、宿舍等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具体方法见本指南的第三、六)。校园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并有14天内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停留史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应及时与当地疾控中心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具体方法见本指南的第四、五、六)。

三、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空气消毒

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小时,每天一次。

2.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二)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窗台、角橱、门窗把手、床栏、电话机、开关、洗手盆、坐便器、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四)集体食堂厨房的清洁消毒

每餐工作完毕用清洁剂如洗洁精清洁各种厨具餐具表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厨房地面可用含有效氯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五)集体食堂餐具消毒

首选餐具消毒器消毒,常用的消毒碗柜有紫外线臭氧消毒碗柜和高温加热消毒碗柜等,按照操作说明书使用;也可用高温蒸汽或煮沸15~30分钟消毒,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浸泡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六)手的消毒

学校应在校园内配置足量的洗手设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应配备充足的肥皂、洗手液,督促学生在入校后、离校前、饭前便后、集体活动前后等进行洗手。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含乙醇快速手消毒液。

(七)卫生间的消毒

可用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等待30分钟 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八)校车的消毒

无空调的校车应开窗通风,有空调的校车到终点后应开窗通风;校车内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可参考本文三(三)物体表面的消毒;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30 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无窗密闭的校车,可在人员清空后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小时,或可用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换气。

四、随时消毒

学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学校指定疫情报告人立即上报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同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参考如下:

1.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对象和方法可参考日常性消毒。

2.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10000mg/L含氯消毒剂至湿润。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 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分钟,擦拭2 遍。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四)消毒人员及时填写随时消毒处理记录(附表)并存档备查。

五、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医院治疗后,学校环境应及时由当地疾控机构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六、常见消毒剂及配制

(一)有效氯浓度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消毒液(标识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2.消毒粉(标识有效氯含量12%,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腾片(标识有效氯含量500mg/片):1片溶于1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七、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二)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附表:随时(应急)消毒工作记录

 


随时(应急)消毒工作记录

 

学校名称:              班级:             事由:

通知人:                通知时间:  

接报单位:              接报人:           接报时间:

消毒位置:

消毒起止

时间

对象

消毒配制比例

消毒方法

时分至时分

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

1包消毒粉+4.8升水

1片含氯泡腾片+1升水

□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喷洒消毒60分钟

1包消毒粉+2.4升水

2片含氯泡腾片+1升水

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喷洒消毒60分钟

时分至时分

□呕吐物、稀便

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

覆盖包裹

10包消毒粉+2.4升水

20片含氯泡腾片+1升水

毛巾完全覆盖污染物,10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润透,消毒30分钟

1包(获2包)消毒粉+2.4升水

2片(或4包)含氯泡腾片+1升水

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

时分至时分

□衣服、纺织品

1包消毒粉+4.8升水

1片含氯泡腾片+1升水

500mg/L含氰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

备注:

 

 

 

消毒人员:

交表日期:                               收表人:


附件2-1

 

四川省中小学幼儿园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

 

一、防控工作体系

1.成立学校(幼儿园)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学校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全面负责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

2.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为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防控工作的责任人。

3.成立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专门工作机构,由学校综合协调部门牵头,学生、教务、后勤、卫生室(保健室)、少先队部、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4.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

5.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必须指定防控工作的责任人。

6.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九制”: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报告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换气、消毒制度。

7.明确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医疗机构的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加强沟通,取得专业技术支持,开展联防联控工作。

8.明确学校信息报告人,及时向有关单位报送信息。

二、防控工作措施

(一)开学前准备措施

9.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全面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并建档。了解患病人员发病情况,摸清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数量及其在各年级、班级的分布,返校前14天的健康状况。

10.收集所有返校师生的健康卡。健康卡的内容包括:师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假期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等。

11.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师生分期分批返校方案。

12.安排好重点人员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后方可返校。决不允许带病返校或未解除医学观察人员上学上班。妥善安排因疫情误课学生的补课或网络教学工作。

13.在卫生室(保健室)附近设置相对独立的观察室,用以暂时留观、转送身体不适的师生。优化工作流程、开展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4.配备足量的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

15.制定网络教学方案,落实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组织开展网络教学。

16.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

17.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肥皂和洗手液。

18.开展全校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彻底消除卫生死角。

19.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新媒体、微信、短信、网络课程等形式,对师生和家长进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教职员工防控技能的培训。动员师生积极配合学校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师生自觉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学后防控措施

20.开学时立即启动入校体温检测制度,严控进校人员管理。在图书馆、食堂、宿舍、会议室等人群密集场所设置体温监测岗,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21.每日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晨检午检、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报告、复课证明查验等日常防控工作。不允许带病上学或上班。因病缺课(勤)人员应由校医(保健教师)根据医院返校证明和隔离期限确认后,方可返校。校医和保健老师应做好个人防护,预防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相关废物进行有效消毒处理。

22. 如发现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和异常情况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学校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向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对出现明显症状送定点医院治疗的患者学习、生活环境等应及时在当地卫生疾控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并按照要求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3.全面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洁,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对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等定期进行消毒。

24.每天做好各类教学和生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5.疫情未解除之前,不举办任何聚集性的活动。

26.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增强体质。

27.持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28.食堂采购人员、送货人员和查验人员在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对集体配餐单位监控管理,尤其督促落实送餐到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

29.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

30.对不按照要求进行报告、隔离医学观察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采取措施劝其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隐瞒、缓报、漏报、谎报的,疏于管理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参照执行。


附件2-2

四川省中小学校幼儿园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标体系

 

学校名称:

在校生人数:     教职工人数:      学校卫生人员(校医)人数: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内容

自查情况

1.组织管理

1.1校级组织管理

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幼儿园)领导、各部门、卫生室(保健室)、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聘请医疗卫生专家担任卫生副校长

 

1.2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

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的责任人

 

明确年级、班设立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和学校疫情报告人

 

各学生宿舍()设立卫生督查员

 

2.制度建设和工作推进

2.1传染病管理制度

开学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

 

学生晨检制度

 

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报告

 

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健康教育制度

 

通风、消毒制度

 

2.2工作推进

领导小组定期召集会议,研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潜在风险,确定防控工作重点,并向全校师生发布传染病防控预警

 

及时向师生通报疫情,并做好防控工作指南

 

3.疫情管理与控制

3.1重点人员排查

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重点人群的分布名单

 

收集师生健康卡信息

 

3.2疫情监测和报告

对返校的重点人群进行排查和居家健康监测的管理、报告

 

对教职员工(含食堂从业人员)、非重点人群的学生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报告

 

及时处理和报告疫情

 

3.3条件保障

有卫生室(保健室),满足师生疾病防控、基本医疗服务

 

根据需要,配备独立的用于集中健康观察的宿舍

 

配备基本防控用品(口罩)、体温计、消毒物资等

 

配备足够的水龙头、洗手液

 

4.健康教育与服务

4.1健康教育

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通过网络、新媒体、微信、短信等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

 

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海报,形成防控的氛围

 

开设健康教育课,落实学时和学分

 

4.2健康服务

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定期对校园环境和公共场所(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学校生活区等)进行全面的消毒

 

对居家隔离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健康咨询和服务

 

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服务

 


附件3-1

 

四川省高校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指南

 

一、防控工作体系

1.成立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学校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全面负责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

2.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院(系、部)、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防控工作的责任人。

3.成立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专门工作机构,由学校综合协调部门牵头,宣传、学生、教务、后勤、医院(卫生科)、纪检监察、团委、保卫、院(系、部)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4.建立学校、院(系、部)、班级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

5.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必须指定防控工作的责任人。

6.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八制”: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学生体温监测(早、晚各一次)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报告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

7.明确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加强沟通,取得专业技术支持,开展联防联控。

8.明确学校信息报告人,及时向有关单位报送信息。

二、防控工作措施

(一)开学前准备措施

9.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全面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并建档。了解患病人员发病情况,摸清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数量及其在校内各院系、年级、班级的分布,返校前14天的健康状况。

10.收集所有返校师生的健康卡,掌握师生返校前14天的可疑接触经历、旅行经历和身体健康状况。健康卡的内容包括: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假期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等。

11.决不允许带病返校。

12.校医院(卫生科),在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指导下立即启动“发热门诊”。设置相对独立的医学观察场所,配备足量的体温计、消毒液、应急药品、器械、各类防护用品等物资。学校应做好疑似病例、确证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转送定点医院的预案。

13.根据排查结果和学校防控条件,制定师生分期分批返校方案。

14.提前制定教学方案,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使用和管理。

15.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

16.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

17.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新媒体、多媒体、网络课程、慕课、海报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教职员工防控技能的培训。动员师生积极配合学校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师生自觉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学后防控措施

18.开学时立即启动入校体温检测制度,严控进校人员管理。在图书馆、食堂、会议室、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设置体温监测岗,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

19.妥善安排分批返校的重点人员,在校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安排专人指导和服务,提供生活保障和心理辅导。管理和服务人员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妥善安排因疫情误课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

20.每日对一线教师,食堂、宿舍、教学、办公场所从业人员和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监测,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报告等日常防控工作。不允许带病上学或上班。因病缺课(勤)人员应由校医根据医院返校证明和隔离期限确认后,方可返校。校医应做好个人防护,预防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相关废物进行有效消毒处理。

21.如发现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和异常情况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学校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向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对出现明显症状送定点医院治疗的患者学习、生活环境等应及时在当地卫生疾控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并按照要求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2.全面做好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垃圾日产日清,保持校园整洁。对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等按要求进行消毒。

23.每天做好各类教学和生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4.疫情未解除之前,不举办聚集性的活动。

25.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增强体质。

26.持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27.校医院应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医院感染防控预案和工作流程,做好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开展诊疗和健康监测时,医务人员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28.食堂采购人员、送货人员和查验人员在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对集体配餐单位监控管理,尤其督促落实送餐到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

29.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

30.对不按照要求进行报告、隔离医学观察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采取措施劝其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隐瞒、缓报、漏报、谎报的,疏于管理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附件3-2

 

四川省普通高校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指标体系

 

学校名称:

在校生人数:      教职工人数:    学校卫生人员(校医)人数: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内容

自查

情况

1.组织机构

1.1组织管理

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明确专项工作机构和人员

 

明确工作职责

 

1.2三级网络

明确学校和各部门第一责任人,学校疫情报告人

 

院(系、部、处等)、班级设立防控信息收集报告人

 

各学生宿舍()设立防控信息收集报告人

 

2.制度建设和工作推进

21制度建设

开学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

 

学生晨检制度

 

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报告

 

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健康教育制度

 

通风、消毒制度

 

2.2工作推进和联防联控

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

 

学校领导小组每天掌握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情况

 

专项工作机构对校内的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明确省教育厅、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卫生疾控部门,社区等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疫情管理与控制

3.1重点人员排查

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重点人群的分布名单

 

收集师生健康卡信息

 

3.2疫情监测和报告

对返校的重点人群进行排查和集中健康监测和管理、报告

 

对一线教师,食堂、宿舍、教学场所从业人员和生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监测

 

及时处理和报告疫情

 

3.3条件保障

有独立的校医院或医务室,满足师生疾病防控、基本医疗服务

 

根据需要,配备独立的用于集中健康观察的宿舍

 

开展防控工作诊疗服务所需的基本防控用品和器械、消毒物资

 

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控用品

 

配备足够的水龙头、洗手液

 

4.健康教育与服务

4.1健康教育

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通过网络、新媒体、微信、短信等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海报,形成防控的氛围

 

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落实学时和学分

 

4.2健康服务

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定期对校园环境和公共场所(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学校生活区等)进行全面的消毒

 

对居家隔离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健康咨询和生活服务

 

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服务

 

 

 

关闭